本报讯 位于车公庄大街19号,开业于1996年7月27日的席殊书屋北京总店,在经历了4年的辉煌后,即将于9月中旬无奈关闭。其原由是租赁到期,房主建筑设计院整体部署,恢复这间房子过去作为空间过道的功能。
该店除了给读者、给席殊好书俱乐部会员提供好书和服务,其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,还在于它是一件建筑艺术的杰作,蔚然已成京城难得的文化景观。此次关闭,将使这一杰作成为无法复原的历史,造成建筑界、艺术界、文化界的一大憾事。
该店门面不大却一开业即以其不凡的建筑风格受到许多爱书者关注:4.2米的高度,一层嫌高,两层嫌矮,设计师便用钢骨将其隔成两层,钢骨中间装满了日光灯管,上下用乳白色的毛玻璃铺设,这样一来;二层便完全是一个半透明的玻璃盒子,玻璃地板让人有一丝不稳定的感觉,谁第一次来似乎都不敢下脚踩去,而实际上,这种玻璃的承受力如同钢铁。一楼和二楼之间的玻璃地板通体透亮,无数只灯使得我们从一楼看向二楼时有一种灯火下楼台式的神秘感,整个二楼如同浴在光中一般。
设计者摒弃了书架,而代之以可以转动的书车,书车用实心的三轮车胎,每一辆车内含中轴,书车可以围绕中轴任人旋转,中轴又是二楼的力的支柱,因为不易察觉,操心的人担心起加层的分量谁来承受。活动的书车自由变换角度,分隔、变幻、敞开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空间,不禁使人产生“学富五车“的联想。而围绕四壁高达4米多一直到屋顶的书架,使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修道院的图书馆中,又令人联想起中国的成语“汗牛充栋”,吸引着你对于那些你无论如何够不着而无法企及的书的兴趣。设计者为我们营造了书车、书廊、书墙等景致,而且所用全是铁与玻璃,铁的书车、铁的书架书墙均被涂成黑色,显得沉静,与光亮的玻璃形成反差。这是一块新奇并且似乎还有危险的去处。与人迹罕至之处不同,这是一种“安全的探险”。其对空间的分割既奇妙刺激又扩大了实用面积,实在是“双丰收”的事情。
海内外大众媒体纷纷报道这家书店,建筑专业刊物介绍其建筑艺术。著名文化人士纷至沓来,他们称这是一个“前所未有的书店”,表达了设计师“小题大作、小中见大”的设计理念。这位设计师就是国际知名的美籍青年张永和。知情人都说这是一位企业家和一位建筑师携手合作的经典之作。如今总店关闭,席殊、张永和黯然神伤。
不少读者已从书店的告示牌上得知这一消息,口口相传,光顾书店的读者、闻讯前来的建筑艺术爱好者日益增多。为此,席殊感慨万分。一场名为“告别的盛宴”即将面向北京读者:在9月11日至17日为期一周的时间里,每天都有2名公众学者、作家坐阵,周国平、余杰、余华、张永和、邱振中、摩罗等到席殊书屋与读者见面,并签名赠送各自的新作;10000个品种的架上图书从第一天八零折优惠价逐日降为二零折,每天下降10个点。
席殊说,“告别的盛宴”是“老店”的最后一个活动,但服务席殊好书俱乐部会员、服务天下读书人的信念不会改变。“新店”选址海淀区白石桥路30号的百成科技大厦,占地相当于3个“老店”的面积。目前设计效果图已经完成,预计今年10月开业,读者服务工作将得以延续与发展。